先进能源材料与技术论坛(第一期)
时间:2021年11月9日(周二)下午14:00
地点:材料楼A501,腾讯会议:930 336 379 密码:123456
主办单位:材料与物理学院
江苏省高效储能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
报告人 | 单位 | 报告题目 |
季恒星 |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| 快充储能电池的电极界面调控 |
金钟 | 南京大学 | 面向大规模可持续储能应用的新型镁离子电池和有机液流电池 |
熊胜林 | 山东大学 | 结构导向构筑低维碳基复合材料与储能机制 |
原长州 | 济南大学 | 混合电容器关键材料、体系设计与性能优化 |
赖超 | 江苏师范大学 | 金属锂负极的表界面调控 |
报告人简介:
季恒星,2003年7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取得学士学位,2008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,师从万立骏研究员;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在德国莱布尼茨固态与材料研究所任洪堡学者,2010年9月至2013年7月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,2013年8月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课题组负责人;从事能源电化学研究,在Science(1)、J. Am. Chem. Soc.(4)、Angew. Chem. Int. Ed.(4)、Nat. Commun.(2)、Adv. Mater.(11)等化学和材料领域期刊以(共同)通讯作者发表系列研究结果,曾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,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,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、基金委联合基金重点项目,获得中国化学会电化学青年奖、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等荣誉,研究成果入选教育部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。
金钟,南京大学教授、博导、南京大学新材料与能源技术研发中心主任。入选了国家级人才工程、优青、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。担任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青年委员会主任、江苏省能源学会储能专委会委员、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动力电池专委会委员、学术期刊《Frontiers in Chemistry》副主编、《Nano Research》、《Chinese Chemical Letters》、《Electrochimica Acta》和《SmartMat》青年编委等学术任职。主要研究领域是清洁能源转换与存储材料的结构设计、物理化学机制研究和功能器件应用。已发表SCI论文>170篇,他引>12000次,H因子55。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、装备预研教育部联合基金青年人才项目、军委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(4项)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。获得了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(5/5)、2018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(4/7)、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二等奖(1/5)、2017年江苏省首届创新争先奖、江苏省双创人才、2016年江苏省“六大人才高峰”高层次人才、入选全国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”核心展区等奖励和荣誉。
熊胜林,山东大学教授,博导,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,全球高被引科学家,2020、2021连续两年进入国家级人才工程会评答辩环节,2018年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(第一完成人)。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新型高性能碱金属二次电池、锂硫二次电池、水系电池等正负极材料的可控制备方法探索和关键技术研究,已在Angew. Chem.,Adv. Mater.,Nano Lett.,Energy Environ. Sci.,Adv. Energy Mater.,Adv. Funct. Mater.,ACS Nano,Nano Res.,J. Energy Chem.等期刊发表了150余篇论文,被引12000余次,H指数61。近五年主持国家基金重点项目、山东省重大基础研究项目、国家基金面上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,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主题和邀请报告20余次。目前担任《中国化学快报》编委,《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》执行编委和国家锂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特聘专家。
原长洲,济南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,山东省“泰山学者特聘教授”,省杰出青年基金和省技术领军人才获得者。2016 ‒ 2020连续5年入选科睿唯安“全球高被引科学家”和爱思维尔“中国高被引学者”榜单。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省青年科技奖各一项。秉承“料要成材,材可成器,器之有用”的研究理念,聚焦电化学存储与转换领域前瞻性课题和关键技术难题,致力于关键材料精准合成、结构-组分/功能调控、内在储电/转换机制,及器件设计、构建与优化等应用基础研究。迄今,以第一/通讯作者已在Angew. Chem. Int. Ed.、Adv. Energy Mater.、Adv. Funct. Mater.和Mater. Today等国际刊物上发表SCI学术论文100余篇。个人H-index为58。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。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在相关企业完成中试、检测和示范。
赖超,江苏师范大学教授,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,江苏省“青蓝工程”中青年学术带头人;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 项,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,徐州市重点研发项目1项,横向2项;2015年获得天津市自然科学二等奖,2016年获得徐州市十大青年科技奖。近十年来,主要从事高比能锂电池以及界面电化学的研究,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科研成果,作为一作和通讯先后在包括Nat. Commun.、J. Am. Chem. Soc.、Adv. Mater.、Adv. Funct. Mater.、Nano Energy和Energy Storage Mater.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,被引用2800余次。